豆粕的分类及鉴别方法
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19-11-28

       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。又称“大豆粕”。作为一种高蛋白质,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,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,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。

       豆粕中约含有40~45%的蛋白质,10~15%的低聚糖,20~25%的多糖与纤维素,有极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。随着以大豆为原料的制油工业的迅速发展,我国豆粕产量快速增长,据研究表明,在不需要再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,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可满足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,大约85%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。根据豆粕的脱溶温度和加工方式可将豆粕分为:低温豆粕和高温豆粕。


       低温豆粕

       低温豆粕是指大豆提油后经低温或闪蒸脱溶处理,蛋白质变性较小,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粕。它是加工脱脂脱腥大豆蛋白以及其它各种大豆蛋白的原料,也可单独作为食品配料用于食品加工业。低温豆粕对原料要求严格,温度比较低,一般在65℃以下。其次是时间短,一般需10分钟左右,蛋白质变性程度低,保持高的NSI指数(氮溶解指数),一般在50%以上,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。

 

       高温豆粕

       高温豆粕是大豆提油后经高温脱溶后得到的产品,也是用途最广,用量最大的一种饲料用豆粕。大豆脱皮高温豆粕生产工艺借鉴低温豆粕生产工艺,预处理工艺和浸出工序完全相同,所不同的是脱溶工序采用高温脱溶,可以有效破坏豆粕中尿素酶等抗营养物质。高温豆粕在生产的过程中经高温处理,蛋白质几乎全部变性,其氮溶解度指数只有12~15%。高温豆粕经过脱皮工艺,蛋白质含量43%以上,适合牲畜和家禽各生长期的蛋白质的需要。

5de1ff414bf16.jpg

       鉴别方法

       豆粕的用量越来越大,价格也比其他粕类价格高,虽然掺假现象比较少,但现实中还是存在掺假豆粕的现象。下面介绍一些鉴别方式:

       1. 外观鉴别法: 对饲料的形状、颗粒大小、颜色、气味、质地等指标进行鉴别。豆粕呈片状或粉状,有豆香味。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,浅黄色到淡褐色,色泽一致,偶有少量结块,闻有豆粕固有豆香味。反之,如果颜色灰暗、颗粒不均、有霉变气味的,不是好豆粕。而掺入了沸石粉、玉米等杂质后,颜色浅淡,色泽不一,结块多,可见白色粉末状物,闻之稍有豆香味,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。如果把样品粉碎后,再与纯豆粕比较,色差更是显而易见。在粉碎过程中,假豆粕粉尘大,装入玻璃窗口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,而纯豆粕无此现象。用牙咬豆粕发粘,玉米粉则脆而有粉末。

       2. 外包装检查法: 颗粒细、容量大、价格廉,这是绝大多数掺杂物所共同的特点。饲料中掺杂了这类物质后,必定是包装体积小,而重量增加。豆粕通常以60公斤包装,而掺入了大量沸石之类物质后,包装体积比正常小。

       3.水浸法: 取需检验的豆粕(饼)25克,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-3小时,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则可看出豆粕(碎饼)与泥沙分层,上层为豆粕,下层为泥沙。

       4. 显微镜检查法: 取待检样品和纯豆粕样品各一份,置于培养皿中,并使之分散均匀,分别放于显微镜下观察。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:纯豆粕外壳内外表面光滑,有光泽,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,豆仁颗粒无光泽,不透明,呈奶油色;玉米粒皮层光滑,并半透明,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,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。另外,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,呈桔红色。

       5. 碘酒鉴别法: 取少许豆粕(饼)放在干净的瓷盘中,铺薄铺平,在其上面滴几滴碘酒,过1分钟,其中若有物质变成蓝黑色,说明掺有玉米、麸皮、稻壳等。

       6. 容重测量鉴别法: 饲料原料都有一定的容重,如果有掺杂物,容重就会发生改变。因此,测定容重也是判断豆粕是否掺假的方法之一。具体方法为:用四分法取样,然后将样品非常轻而仔细地放入1000ml的量筒内,使之正好到1000ml刻度处,用匙子调整好容积,然后将样品从量筒内倒出,并称量。每一样品重复做3次,取其平均值为容量,单位为g/l。一般纯大豆粕容重为594.1g/l-610.2g/l,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,若超出较多,说明该豆粕掺假。

       7. 生熟豆粕检查法: 饲料应用熟豆饼做原料,而不用生豆饼,因生豆饼含有抗胰蛋白酶、皂角素等物质,影响畜禽适口性及消化率。方法是取尿素0.1克置于250ml三角瓶中,加入被测豆粕粉0.1克,加蒸馏水至100ml升,盖上瓶塞于45℃水中温热1小时。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此溶液中,如石蕊试纸变蓝色,表示豆粕是生的,如试纸不变色,则豆粕是熟的。

 

◎同心睿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