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大豆与中国大豆在消费结构上有何不同
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19-06-20

        大豆消费结构分为榨油消费和非油消费两种。榨油消费主要用在豆油和豆粕的生产上。非油消费则内容更丰富,主要有豆腐、豆浆、豆芽等消费。由于受传统文化、人口数量、地域差别、经济发展、人民生活水平等众多因素影响,中国大豆消费结构与世界大豆消费结构相比有所不同。世界大豆消费中85%的消费用在榨油上,而中国大豆消费结构中,榨油消费比重随经济发展增加。近年中国大豆消费构成如下图所示。

消费结构.jpg 

        1995/1996—2012/2013年度中国大豆消费构成

        近十几年来,国产大豆的榨油消费一直稳定在600万~700万吨之间,而榨油消费中的进口大豆量迅速增加。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,1994/1995年度榨油消费中的进口大豆仅为15.5万吨,占大豆榨油用豆的比例仅为2%,而到了2014/2015年度已增加到7836万吨,占大豆榨油消费比例为96.52%,大豆进口压榨比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。中国大豆食用消费除了直接食用部分,其他主要是用于将大豆制成豆腐、豆芽、豆浆、腐竹等各种豆制品满足人们的需求。大豆食用消费量呈缓慢增加的态势,每年以近8%的速度增加,2007/2008年度中国人均大豆食用及加工品消费量为5.84千克/人,2008/2009年度增加到6.23千克/人。由于国内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,因而食用大豆需求大部分是靠国产大豆来满足。

       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、蛋白食品和饲料蛋白原料,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目前中国大豆产量排名世界第四,大豆加工居世界第二,大豆消费居世界第一位,同时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。1996年以前,中国年产大豆1000万吨左右,主要是直接食用或作为副食品,基本可满足中国消费需求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居民膳食消费水平升级,对精炼食用油和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食品需求迅速增加,使大豆的需求迅速增加。大豆压榨后的产品主要为豆油和豆粕,产业链涉及种植、加工、食用油供应、饲料养殖等等,比小麦、玉米、大米的环节要复杂得多。(来源:中国期货业协会)

 

        小睿心语:对比可以看出,我国大豆消费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,有很大不同,其中一部分是用于制作豆制品,满足人们对植物蛋白的需求。当然,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对肉制品及食用油的需求逐年增加,也进一步促成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。从大豆进口方面来看,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,用作榨油和饲料;小部分是非转基因大豆,用来制作大豆食品。同心睿智是专门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和黑豆的企业,满足人们对优质健康大豆食品的需求。

 

◎同心睿智